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

GR Starred: 华山奇旅,从一个游客的角度记录了10月2日晚游客滞留的情况

《华山奇旅》,从一个游客的角度记录了10月2日晚游客滞留的情况,不幸中的万幸,是她通过自救在凌晨12点离开了华山,离开了她眼中的“让人噩梦连连”的地方。最后她说,我想我这辈子都不要来这里,不要来这个城市!哎。

萝卜网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32092/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华山奇旅,从一个游客的角度记录了10月2日晚游客滞留的情况 发布时间:2012/10/05, 08:3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华山, 奇旅, 本日推荐, 社会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feedproxy.google.com/~r/chinagfwblog/~3/qBkr73jJZNM/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GR Starred: 姜维平:谁怕薄瓜瓜的威胁?

  10月3日早6点34分,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对方操沈阳口音,在确定我的身份之后说,你要再攻击薄熙来,我要对你不客气,懂不?我正要反问他是何人,他慌乱地挂断了电话。这是自2009年初我移居加拿大之后,接到的第一个恐吓电话;第二个电话是10点零3分,有一个南方口音的人打电话给我,先说自己经常读我的文章,然后质问我说,你和薄熙来是怎么回事?他的口气强硬,明显不怀好意,故我婉言谢绝了进一步交谈;第三个人自称是我的粉丝,态度非常客气,他希望马上与我会面,但我忙于工作,确实没有时间与其聊天,就谢绝了他的善意。


  自从薄熙来倒台之后,我经常接听一些读者的电话,但明确恐吓我的,还是第一次,我没有报警,因为我知道有关方面对我这样的人,不可能不保护,这种信息一定在他们的控制之内,哪个国家不是这样呢?以前,负责我所居住区域的一个警察,曾到访过我家,他说,加拿大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你的事早就知道了,不必担心。当晚,一个本地媒体记者来电话,询问给我拍摄纪录片的人联系方式,此前几天,我接到一个三年多没见的商人电话,他约我面谈,被我拒绝,我知道他们的背景,有一个共同点,是英国某所大学毕业的,今晨又接香港某媒体记者的电邮,也找纪录片的导演,我是傻子也应当明白了,有人不想让有关薄熙来的新闻纪录片问世,要恐吓或收买制片人,指使了上述这些人的紧急行动,当然,没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是薄瓜瓜所为,但他刊发的一篇英文版的声明,则是对中国官方软中带硬的的警告,我可以不在意有人对我的威胁,但对这一声明却不能不认真解读。


  薄瓜瓜在TUMBLR网站发表的一则简短声明中写道,就个人而言,我很难相信官方公布的对我父亲的指控,因为这些指控和我一直以来对父亲的所有认识都是矛盾的。尽管我父亲推行的一些政策有待商榷,但根据我的了解,我父亲信仰正直、忠于职守。声明还写道,他总是教导我独立自主、心怀超越自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我一直在努力遵循他的教诲。此时此刻,我希望司法能遵循正常程序,与此同时,我会静待最后的结果。薄瓜瓜在电子邮件中证实了声明的真实性,但却拒绝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此外,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如果看上去薄熙来受到的惩罚可能非常严重,那么,薄瓜瓜可能打破沉默,然后,他可能会制造一些噪音,他可能写书,他可能在美国的全国性电视台上露面,而这些言论很快就会被翻译过来并传回到中国的社交媒体。这等于延伸薄瓜瓜威胁,薄熙来一旦判处死刑,薄瓜瓜将暴料,而且很猛,过去我有点信,现在我不信了,为什么?假如真有猛料,胡温习李不会团结一致大张旗鼓地声称,要以法处理薄熙来,说胡锦涛无所作为,但他的家人都在国内工作;说习近平平庸,但人家在地方没搞过“文字狱”,彭丽媛没办公司;说李克强无能,但人家在辽宁省任职多年,没有一点贪腐丑闻;说温家宝的妇子敛财,但如实的证据在哪?温深入灾区,吃苦耐劳,有目共睹,而薄熙来呢,除了贪腐,就是枉法,他忠于什么职守,守得是财和色,大连每年一届国际服装节,他大搞权色交易,玩了多少影星,歌星,模特?每年为什么要给金石滩服装模特学校600万?还不是为了博得于小姐一笑,难怪大连人骂他“勃起来”,这就是他的所谓“信仰正直”吗?


  其实,新华社的电稿已透露了大致的薄案轮廓,就算他们夫妇只贪了2600万,比较一下文强吧,他才1211万,脑袋就是被瓜瓜的爹下令割掉了,既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说,这命怎么保?如果那时,薄瓜瓜奉劝父亲,贪官可以杀,但一定要异地审理啊,为什么要把陈绍基放到重庆审判,就是证明汪洋依法办事嘛,而薄熙来呢,瓜瓜从小爱趴在地下与爹顶鼻子玩,但此时为何不顶一下?还有啊,李俊是黑社会吗?至今查了几年,连轻伤害都没有,这叫黑老大?黎强如果不是在2008年搞出租车司机维权运动,能成为第一个黑帮头子?彭治民要是不批评“唱红打黑”,他能被判无期徒刑?方迪写了几行小诗,就父子一同教养一年,你说冤不冤?那时,你薄瓜瓜在哪?


  薄瓜瓜说,他“独立自主”,但新华社的电稿称,他曾星夜急三火四地找王立军,找他大概是告知海伍德的行踪吧?这就是所谓的“独立自主”吗?“自主”还去找公安局长干嘛?再说,答应赔海伍德1200万英镑是怎么回事?利用父亲的权力捞钱是“独立自主”吗?还好意思讲“超越自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呢。90年代初,你在金州宾馆拿走了珍贵的一个价值2000元的船模,给一分钱了吗?你在服装大奖赛的会场上倒地哭闹,吴文康把你强行抱了出去,全场人侧目;薄熙来下令殴打家居门前的上访者,你目不旁视;你把父母的巨额不义之财,转移到了英美;你在海外享尽富贵荣华,艳照亮眼,这都是在“超越自我”吗?别自欺欺人了,正如其父在“两会”上的绝唱,薄瓜瓜的声明实在是太厚颜无耻了。


  不过,这声明中有一点我赞成:希望司法能遵循正常程序,这是对的,相比较薄熙来的恶行,胡温对他相当守规矩了,第一,明明知道薄熙来罪恶滔天,但迟迟不点其名,为什么,党内程序没走完啊,他们不能说,坚持原则嘛,而对文强呢,还没起诉呢,《重庆日报》已是连篇累牍,全力妖魔化,还说巨款藏在深水鱼塘里,谢才萍有28个面首呢,这些破坏程序的故事发生时,你瓜瓜为何不呱呱?第二,谷开来受审,既不穿囚服,也不带手铐,整得电影明星似的,还最后陈述作报告呢,连她自己都承认了“三个尊重”,你瓜瓜有啥可说的?第三,樊奇航蒙冤而死,死前受尽了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而谷开来呢,是典型的预谋杀人,还操控“四大金刚“和王局掩盖,本应处死,立即执行,但重罪轻判,受审时还毫无悔意,振振有词,这叫正常程序吗?


  记住我的话吧,瓜瓜,我曾是你的邻居,如果当年你父母能听从我的批评,从善如流,适可而止,能有今天吗?如果你妈与你表现低调点,少贪点,对人包容点,别树敌太多,积怨太深,能有今天的下场吗?想一想吧,第一个在香港《明报》撰文报道你父亲当市长的记者是我,第一个揭露你家贪腐罪行的也是我,我有何个人恩怨?我是你们家最好的朋友,不是吗?薄熙来把朋友当敌人,被捧臭脚的人丢进了深渊,最终落得了身败名裂的下场,死了连八宝山都进不去,怨谁呢?我知道你有钱,会千万百计地干扰电视片问世,但你继续在犯错,一个人干了坏事,总会有文字纪载的,既使我不写,也会有人写的。但愿恐吓我的人不是你指使的,试想,象我这样的人,既使我自己不录音,加拿大有关方面能不监护?所以,我都年过半百了,还怕死?那种卑鄙的恐吓恶行只能埋葬自己,建议你学习张国焘的儿子吧,低调点,过平淡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from 中国茉莉花革命 http://www.molihua.org/2012/10/blog-post_8305.html

2012年10月5日星期五

GR Starred: 香港海难拒绝内地救灾模式

  


  


  香港海难发生之后,中联办的“好心救援和慰问”,香港舆论视为“披着羊皮的狼”,是近一年来香港民众和中央政权不断摩擦的结果。


  (德国之声中文网)10月1日夜,中共建政63周年,香港维港焰火璨烂,却照不亮38位逝者心中永远的黑暗。他们和其他96人乘船从南丫岛出发,前往中环观看焰火,中途所乘船只与渡轮相撞,沉入海中,在喧闹的庆典中永别人世。这是40年来香港最大海难,香港政府宣布从今日起连续哀悼三日。


  悲剧发生之后,中国大陆政府驻港机构中联办立即指挥内地船只前往救助。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则前往医院探望伤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站立一旁静待听令。这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遭到香港媒体的激烈批评,被认为将内地“丧失办成喜事”的传统带到香港,越界插手香港事务,破坏一国两制。


  中联办主任彭清华今日对媒体表示,当年汶川大地震时,特区政府主动派员救援,充分体现血浓于水的感情。现时港人遇难,中联办表达关心慰问,内地部门施予援手,是天经地义,不存在干预一国两制或香港事务的问题。


  拒绝“将丧事办成喜事”


  香港主流媒体对中联办的言行大加抨击。《明报》发表香港社运人士陈景辉的文章说,“有论者同情李刚,说这只是一份关怀,何解要上纲上线呢?然而我想,哪怕只是出于人道关怀,也是‘姿势’多于实际。” 《苹果日报》发表社论《请中联办勿碰港事》指出,“以中共一向借丧事来显出其对人民皇恩浩荡的作风,这些惨剧他们是绝对不容错过。”


  媒体回顾,以往英治年代,除了港督管治香港,英国政府还派高级专员驻守香港。但香港有任何大事,驻港高级专员均保持低调,从未指点干涉,香港人不知其姓甚名谁。即便是1997年政权交接之后,香港发生天灾人祸,包括2003年香港饱受非典疫情折磨,中联办基本上都只是从旁协助,从未出面指手画脚,更不会发号施令。在很多香港人看来,“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除了外交和国防,其他事务上中联办就应该跟其他造假国家驻港机构一样恪守本分。



  



  香港海难


  内地媒体造假讴歌


  中新社10月2日下午发自香港的一篇报导,更令质疑火上加油。广东省当局2日调派4艘救助船于凌晨抵港,在南丫岛肇事水域待命。南海救助局驻广州的应急反应救助队及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也在当地候命,随时准备赴港。但是在中新社的报道中,香港请求内地派出力量协助搜救,内地接报后,一如内地发生天灾人祸之后的讴歌报道一样,“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高层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要求交通运输部并海上搜救中心要全力协助特区政府组织搜救。交通运输部高层立即亲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导搜救,要求全力协助香港方面搜救失踪人员”。


  尤其令人错愕的是,报道谎称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获悉,“中国专业救助船舶在香港撞船事故现场已成功救起95人,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中”。并配以图片,显示大陆搜救人员端着望远镜、手持救生衣,呈现英雄气概。


  中新社于当日深夜从网站上删除了这则报道,但其造假行为已被香港媒体曝光,引起轩然大波。


  呼吁中联办不要借机越界


  香港舆论对中联办的“好心救援和慰问”不领情,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近一年来香港民众和中央政权不断摩擦的结果。正如陈景辉指出,“只要我们不把‘救援’孤立起来,而是将之放在中联办以往的种种作为底下检视,包括影响特首选举、梁振英当选后立即到中联办‘谢票’和郝铁川高调批评学界等,你就会看见一个愈来愈想涉足本地事务的中联办身影,救援不过是一环。”


  《苹果日报》社论也呼吁,“倘若中联办尊重《中英联合声明》确立的外交、国防以外事务由香港高度自治的原则,就请李刚之流莫管港事,中联办发声明向死伤者作出慰问这已经合乎礼节和高度自治精神了。请中联办不要藉港殇来扩张权力。”



from 中国茉莉花革命 http://www.molihua.org/2012/10/blog-post_552.html

GR Starred: 奇闻录 | 两日段子荟萃 10-3

@cctvWeb:美国两艘航母逼近钓鱼岛,配160架战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将由苹果用户及美系车主承担。

来源:胡言兑G+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时政, 每日段子, 热门网文, 转载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feedproxy.google.com/~r/chinagfwblog/~3/ULGHgryjxxc/

GR Starred: 涂子方 | 孔教授和薄女郞


2012-10-04 08:08:36 编辑 删除


归档在 说东道西 | 浏览 84 次 | 评论 0 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百姓所不齿是两种人,一种是自称贤淑却偷偷卖身的贞妇,另一种是自称爱国却偷偷卖文的弄臣。


这样的贞妇和弄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个时代没办法,因为有皇帝,皇帝一手遮天,他老人家说一套做一套,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你想想,有皇帝带头作表率,全国人民敢不有样学样?


咱窃以为新中国了,社会主义了,共产党领导了,毛主席教导过咱了,人民当家作主了,中国就不再会有贞妇和弄臣了,其实不然。咱伟大的祖国不但有,而且越来越多。


官媒通报咱的薄书记与“多名女性保持和发生不正当关系”,不用说,这些薄女郎就是新时代的卖身贞妇。


微博上可见:@司马南:孔教授进国安绝非因为出卖国家机密,只待了5天,现在平安了@孔庆东:国安找的谈话与朝鲜无关,跟重庆市委“推广重庆模式”课题经费上一点小小纠纷而已,且本人已退还项目经费100余万元,现在很平静XX(后两个字看不清楚),不用说,这位孔教授就是卖文弄臣。


几年前就有薄书记出钱收买文人为其歌功颂德的“谣言”在网上流传了;而孔教授被抓的“谣言”前几天也甚嚣尘上,原来这些都不是谣言,只不过是内幕消息的提前通报而已。


这个孔教授,为了几个臭钱,出卖良知和人格。


这个孔教授,爱国终于爱到与贞妇薄女郞们为伍了。


教授可喜可贺!


北京大学可喜可贺!


呵呵。


仔细想想,咱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里也不仅仅只有贞妇和弄臣这种糟粕,其实也有观人术之类的精华。


中华民族的观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懂了观人术,好人坏人一看即知:那些薄女郎们虽然没有在脸上写有娼妇二字,但从她们平日言谈举止散发出来的轻佻和放浪中,就可以知道她们这些贞妇只要出价到位,脱裤子实在是小事一桩;孔教授也一样,他脸上虽然没有写弄臣两个字,但从他的面相和历来的言行观之,孔教授卖身为奴也早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


新中国虽然没有皇帝了,但是还有薄书记。


是先有薄书记,然后才有孔教授和薄女郎的。


所以说到底,孔教授和薄女郎虽然下流无耻,但也都是悲剧性人物,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所以说到底,要想铲除孔教授和薄女郞这些丑恶社会现象,必先铲除薄书记及产生薄书记的土壤。


呵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时政, 本日推荐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feedproxy.google.com/~r/chinagfwblog/~3/fJR0hbOlMpI/

GR Starred: 纵览中国 | 萧象: 舍甫琴科“出走”与王立军“避难”


  舍甫琴科“出走”发生在34年前,是一起轰动一时的国际政治与外交事件。1978年的4月25日,苏联高级外交官、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阿•舍甫琴科,在接到国内指令要求其返国述职的前夕,出人意外地突然宣布脱离苏联,拒绝返国而选择居留美国。这一惊人消息迅即成为美国及西方各大报刊的头版新闻,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年代,它带给人们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苏联形象因此大受打击。数年后舍甫琴科写出回忆录《与莫斯科决裂》,讲述自己脱离苏联的心路历程。1986年我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将其译成中文,在内部发行,国内方知事件始末与详情。 


  舍甫琴科于1930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一个医生家庭,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苏联外交部,由于苏政治局委员兼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的赏识与提携,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1969年担任葛罗米柯外交顾问,非常幸运地成为苏联“高干系统的一员”。所谓“高干系统”,用舍甫琴科的讲述:“是一种只适用于上层阶级的等级系统。它的许多不同等级按照官阶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权。政治局委员享有的特权是没有限度和不受限制的。这一等级之下就开始分等次,如,党的高级官员、内阁部长、和其他身居各种重要职务的人,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他们的地位。”这些高干“享有独特的广泛特权:高薪金、高级公寓、别墅、政府提供的由司机驾驶的汽车、火车上的专座和卧室、机场贵宾待遇、外人不得入内的游览场所和医院、专供他们子女上学的学校以及供应减价出售、数量充足的消费品和食品的商店。他们居住在远离平民百姓的世外桃源之中,只有破例外出才能和下等人相遇。”1973年舍甫琴科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时年43岁。 


  人们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春风得意又前程大好的苏联高级外交官,竟然不惜身败名裂,放弃原有的一切,而换取一种充满风险的未知生活。他既不为金钱,也不因美色,却是对自由而真诚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这种想法与动机几乎让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作为外交官,舍甫琴科长期派驻国外,经常往返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活之间,比绝大多数苏联人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解西方社会,因而对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有了自己的比较与判断。因此,虽然表面上他生活优渥,风光无限,但内心非常矛盾,精神极度压抑。苏联意识形态的虚伪使他心生厌倦,克格勃无处不在与无孔不入的影子更令他感到厌恶与害怕,即便他身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也必须按照党的指令委曲求全地替苏效劳,而不能像其他国籍的联合国职员那样站在中立立场秉公办事。尤其令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不仅要配合国内派来的党组织和克格勃,监视其他苏籍联合国公职人员,而且自己随时都可能处在克格勃的视线之下。他不想让这种极度压抑、缺乏自由的生活状态继续下去。 


  于是他选择了背叛与出走。与在其之前大多出走或背叛者不同,舍甫琴科从一开始就丝毫没有在美国匿名埋姓过隐居生活的打算,而是坚持自由、公开地生活,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种太阳底下的正大光明,阻击了克格勃的企图,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当然,舍甫琴科这样的选择行为在苏联是绝对无法忍受的,莫斯科以叛国罪对他进行缺席审判。但在西方,人们把它看成一次自由的胜利,认为这一事件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添加了一条新的注释,同时它喻示世人,当某种僵化的制度环境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人们陷入绝望,并强迫他们做违心的事情时,人们就会努力设法摆脱这一制度环境而选择能够令其获得自由的另一途径。 


  今年2月6日我国王立军事件的发生,有人认为这是舍甫琴科事件的中国版,从而将两者相提并论。的确,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避难,酿成严重的政治与外交事件,掀起惊天波澜,至今余波未尽,此与当年的舍甫琴科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样是身份显赫的国家高级官员,同样表现了对国家的背叛,且两人都是一位政治局委员的亲信,因其提携而得以高升。这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在某种相同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下,历史是很可以重现的。 


  不过,毕竟隔了不同的时空,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国度,王立军比较舍甫琴科,也就出现了些微的不同,这就是,舍甫琴科是蓄谋已久的主动出走,王立军是危机之下的被迫避难。可以说,正是这一不同,使王立军事件后来居上,问题实质更为严重,产生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深。 


  这并不全是因为王立军公安局长这一特殊身份,以及打黑英雄、国家一级英模、全国十大杰出民警等系列耀眼荣誉,与背叛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当然可以给人一种冲击的晕眩。但这种晕眩只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冲击,真正影响强烈、深刻与持久的,是这一事件中一连串有悖常情常理的反常现象及其折射出的社会生存安全状态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这才是事件问题严重的实质所在。 


  依据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求从低到高,逐级递升,可以分为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前三种为低级需求,后两种为高级需求。在不同层次的需要下,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舍甫琴科为追求自由而出走,这是属于实现自我范域的高级需要,这种高级需要,在一般普罗大众为低级需求而徘徊而张罗时,是不会期然而发生的。这就意味着,舍甫琴科这样的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属于曲高和寡的少数人,他的出走是发生频率很低的小概率事件。 


  而王立军事件则不同,他是因生命受到威胁而寻求避难,也就是,他的这一行为因安全需求而发生。而安全需求是每个人每一天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维持的基本前提与保证。问题就在于,王立军是一位为社会提供安全需求保障服务的公安局长,却自身失去了安全感,在他感受到来自上级的迫害、性命处于不保之时,他竟不能得到他所最需要也是最基本的安全制度保障,他除了铤而走险没有任何别的选择,这无疑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问题还不止于此,当一个社会的这种基本安全需求连公安局长都不能获得保障时,这个社会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会处于一种怎样的安全状态,则可想而知。如此,人们就不难从中得出以下两点看法:一、王立军因安全不保而铤而走险,是当前社会因安全状态而形成矛盾冲突的尖锐反映,它反映了社会安全无保障这一状态的普遍性与危险性;二、当前的社会制度环境比较当年舍甫琴科时期的苏联更为不堪,因为,同为国家高级管理人员,舍甫琴科是因自由而出走,王立军却为保命而避难,借用民间戏谑说法,一个是主动“起义”,一个是被逼“造反”。 


  王立军事件的另一现象也耐人寻味:一个直辖市的公安局长,名震天下的打黑英雄,居然因违逆上级意愿而命悬一线,危在旦夕;为保命求生,又居然不向中纪委或中央政法委这一直接负责的最高机关求援,而是寻求他国庇护;寻求他国庇护,不选同一阵营的友邦,而是直接进入价值观念不同的美国领事馆寻求政治避难。这一现象,也就是这一连串不合逻辑的反常行为说明了什么?它说明,作为经验丰富老道的公安局长,王立军清楚地知道,一切正常的渠道和逻辑都无法保证其生命安全,而价值观念不同的美国可以为其提供人权保护。正是这一在一般人看来有悖常理的反逻辑的非常行为,使得他绝处逢生,在迈进美国领事馆大门的那一刻,死神追踪的影子即告摆脱。 


  虽然说政治避难的愿望最终未遂,但是求生保命的目的却已达成。生命高于一切,如果人们认同这一价值理念,那么,在对自己生命权的捍卫这一意义上,不能否认王立军成功了。但,他的成功却又是对现有秩序与正常逻辑的挑战甚至反叛而取得。这就意味着,对王立军生死之际做出的绝望选择表示理解和接受,就是对现有秩序与逻辑的质疑与谴责。王立军事件不仅让政府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大众面对道德的两难选择。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人们可以做出明白无误的判断:王立军事件与舍甫琴科事件一样,是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环境下的结果,这一结果为这一社会的制度环境亮起了红灯,发出了警报。它警告人们,这些年来这一制度环境的变化呈现恶化的下降趋势,现已到了国家高级官员与公安局长都因安全不保而铤而走险的严重地步,对这一制度环境的整治与改造已是迫在眉前而刻不容缓。 


  2012-9-2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时政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feedproxy.google.com/~r/chinagfwblog/~3/4h3nF1Lz9Mw/

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GR Starred: 陈破空:习近平政改,拿薄熙来祭旗

  薄熙来一案,在经历了从高调到低调、从明朗到不明朗的大起大伏之后,终于峰回路转。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对薄熙来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习近平托病不出,激将法压垮薄熙来?


  与政治局会议相关的决定和报道中,官方列举了薄熙来几乎所有罪名:腐败,淫乱,滥用职权,谋杀案的责任,严重违纪;跨越薄从政的二十年;覆盖其任职的几乎所有时段:大连市,辽宁省,商务部,政治局,及重庆市。显示,薄熙来彻底覆灭,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这一宣布,结束了半年多来围绕薄案众说纷纭、扑溯迷离的乱象。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习近平“神隐”的两周(9月5日至14日)之后。极大的可能是,针对薄案出现的僵持,习近平忍无可忍,决意背水一战,对高层同僚放话:如果不严办薄熙来,我就不接这个班了!随即托病不出。(另一坚定倒薄派人物贺国强也同期“失踪”。)


  在此之前,社会上,毛左派翻天捣地,恣意折腾,大声挺薄,气焰嚣张;中南海里,以周永康和江系为主的挺薄派力保薄熙来,部分倒薄派(如胡锦涛、李克强)出现动摇,以至于在谷开来和重庆高级警官案中,薄熙来被完全切割在案外,甚至传出“保留党籍”的风声。眼看薄熙来就要被“轻轻放过”,习近平、温家宝、贺国强等坚定倒薄派不免忧心如焚。


  放薄一马,等于养虎遗患,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对即将接任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尤其利害相关,无异于为他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薄案拖到十八大之后,更严重影响习施政。已经备位王储五年的习近平,同时也是“


  九常委“之一,自有其”撂话“的资格和份量;而且,习所处位置,相对方便,如果他对江系发飙,胡派会支持,如果他对胡派发难,江系会背书,正好左右开弓。


  相信正是习近平撂出狠话并托病不出后,薄案才重新被讨论。整个中共高层,不论胡派还是江系,在经历了薄熙来一案的倒腾后,都再也经不起“习近平不接班”的震荡。倒薄派重新站稳脚跟。放过还是办倒薄熙来?哪一个选项更能避免中共的分裂?权衡之后,中南海最终决定办倒薄熙来,或者说,办倒薄熙来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


  。习近平背水一战,成为压垮薄熙来的最后一根稻草。


  薄熙来受审,料在十八大前,不排除死刑


  达成倒薄共识与方案后,习近平才复出视事。如果上述这一切,还只是猜测性的推理分析,那么,前后两件事,则是有迹可循的证明。其一,习“神隐”期间,传出习近平与胡耀邦之子、太子党的改革派旗手胡德平对话,习表示要“高举包括政改在内的改革大旗”,并誓言要“按照党纪国法”处置薄熙来;其二,习近平于9月15日复出,王立军于9月17、18两日受审。不同于谷开来和重庆警官两案对薄的完全切割,王案庭审,薄首度被涉及而未被切割,在新华社随后发布的长篇“庭审纪实”中,虽未点名薄熙来,却以“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明指。


  法网终于罩向薄熙来,这是习近平的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后宣布:将于11月1日召开十七届七中全会,11月8日召开十八大。这意味着,薄熙来一案,极可能在十月间了结,党纪处分既已公布,接下来,便是司法程序,庭审与判决。


  外界普遍感受两桩意外:薄熙来不是被轻轻放过,而将被重重法办;十八大不在十月而将在十一月举行。何以如此?就在于,中南海的激烈权争,远超外界想像,围绕薄熙来问题的交锋,剑拔弩张,迟迟难以定板,以至于,薄案一波三折。薄熙来最终被定案法办,已是九月底,原拟十月召开的十八大,被再度推迟,理由在于:中南海需要腾出一个月时间,审结薄熙来一案。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就在中共政治局公布对薄熙来“双开”处理前夕,最高检察院一名叫做王雪梅的资深法医突然通过微博发声,公开质疑英国商人海伍德死于氰化物中毒的结论。王的发声,应该是受到高层某派授意,似乎要说明:海伍德之死,另有蹊跷,或许,谷开来只是将海伍德灌醉放倒,是薄熙来随后派人将海伍德杀死。果如此,薄就是杀人同谋,而谷案也可能被下令重审。实际上,薄熙来被指巨额受贿和通过家人巨额受贿,就已经在经济犯罪方面,牵扯到谷开来,这点,也增加了重审谷案的可能性。


  至于政治局通报中的一句话“调查中还发现了薄熙来其他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可能包括传言中的薄为铲除政敌、不惜制造空难、造成112人枉死的罪行,鉴于迄今为止,薄王谷案,“谣言”或传言几乎一一成真(网友戏言:“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如此案坐实,或其他大案坐实,罪行远远大于谷开来和王立军的薄熙来,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杀薄祭旗,习近平智囊为政改献计


  薄熙来覆灭,重创毛左派和守旧派,这本身,就是为可能的政改铺路。这是变革的前兆。纵观历史,新君开基,往往拿守旧派人物开刀问斩,为新政祭旗。习近平推行政改,正好拿薄熙来祭旗。


  今年八月底、九月初,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题为《胡温的政治遗产》的系列文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结胡温十年的成绩,实为必要的客套;中篇列举胡温十年的问题,道出“问题比成绩还多”;下篇提出换届后新领导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该文罗列胡温时代十大问题,突出三条:社会道德体系崩溃,意识形态破产,没有建立一个能有效说服人的主流价值观;救火和维稳式外交缺乏大视野、大战略和具体思路,未能有效利用国际大变动带来的机遇,导致自身被动;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推进不力,与还权于民的期望有相当大距离。


  这几点归纳,与民间公共知识分子的看法几乎如出一致。而最后一个问题,被作者列为最关键问题,指出:“事实上,上述所有问题的解决,最后都可归结于政改的问题,系于政改的深度。”并以恳切的口气道:“所以,应该拿出勇气,走出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第一步。 ”


  考虑到习近平是中央党校校长,《学习时报》是该校机关刊物,作者、即该报副编审邓聿文,是习近平智囊,这组系列文章的出台,必定得到习近平本人的首肯。有人或许疑问:十八大还没有召开,领导人还没有换届,备位领导人的属下,就开始评说现任领导人,不符合中南海政治伦理,不智,甚至可能惹祸上身。这种看法,出于对中南海政治生态变迁缺乏敏锐感和洞察力。


  当今中南海,权威人物消失,号称“集体领导”,不仅九常委并立,互不相让,而且,世代交替,新人面对老人,也不再是那种小心翼翼、服服帖帖的姿态。习近平拒绝接受前任“大内总管”(令计划)留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大胆玩“失踪”,也是对元老干政的无声抗议。所属中央党校机关刊物公开评说胡温十年,不仅显示胡锦涛提前跛脚,而且预示,老人政治的空间正在缩小。


  习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缅甸模式


  近期有海外统战媒体危言耸听:如果习近平启动政改,会“牺牲个人、家庭、乃至身家性命”,理由是,权贵阶层所形成的利益集团,将虎视眈眈,准备随时阻拦、扼杀习的任何政改意图。其实,以当今之势,权贵集团的阻拦,未必能如愿。且不说,权贵集团,如今并非都掌握到关键的政治权力,比如李鹏家族,早已大权旁落,何况,公权力在专制体制内有不容挑战的威严,再说,各权贵集团之间,因为利益的纷争和冲突,早已四分五裂,未必能拧成一股绳,来抗衡中央权力。


  习近平被推上王储位置,原本作为各利益集团的最大公约数,平衡各派利益。由此,习近平的政改,也可能走一条稳妥的“中间道路”,既可以推行政改,又不必冒犯权贵集团,至少在政改的初期如此。


  《学习时报》那组文章,不仅大方论述政改,而且明确为习近平勾勒出政改时间表。指出,习上任后,如果立即推行政改,恐太急,因为,首先需要稳定经济,并“需要一个过渡期来摆平各种关系和牵制”,避免“引起前任势力的反弹”;但如果等到第二任期、即5年后再推行政改,则太迟,因为,“在目前社会矛盾非常大,民众对政改充满期待的情况下,公众未必有五年的耐心来等待。”因而明确建议:“从策略上考虑,继任者两年后开启政改的步伐,是最稳妥的做法。”


  该文的表述,已然暗示,习近平的政改,不必触动前任既得利益,实际就是缅甸模式。在缅甸,吴登盛出任总统后,不动声色地展开了有序政改。而吴登盛的政改,显然是在得到了手握实权的军头如丹瑞等人的同意或默许之后,同时,吴登盛的政改,也并未损及丹瑞等军头的既得利益。由当局主导、自上而下的缅甸政改,得到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反对派的善意回应与合作,双方摒弃前嫌,共建民主缅甸,这是缅甸之路、缅甸之福。


  薄案柳暗花明,“神隐”而复出后的习近平,投入繁忙国事,近乎意气风发。9月21日,习在南宁会见缅甸总统吴登盛,表示愿意同缅甸“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诚如笔者从前多次预言,习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缅甸模式。



from 中国茉莉花革命 http://www.molihua.org/2012/10/blog-post_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