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哥大讲完课的当晚,我从纽约直飞温哥华,出席将在那里举行的“2015温哥华咸氏国际论坛”。到达目的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会议总指挥、世界华商基金会执行主席兼《世界华人周刊》社长张辉先生不辞辛苦到机场接机,搞得我很是不安,因为他一定是筹办这个会最忙的人。4月30日到5月1日,利用会议尚未开幕的间隙,几位学者在温哥华葡萄酒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树平先生陪同下驱车400公里,参观了加拿大Penticton河谷几家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作坊,品尝当地生产的顶级冰酒。我和老朋友、远道而来的澳洲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也有机会坐在一起互道衷肠,我们已经几年未见,崇义兄告我,这次会是他宪政中国系列研讨会中的最新一次,由杨恒均等几位弟子张罗,温哥华侨界支持,方能了此心愿。
会议由世界华商基金会、咸氏金融(加拿大)国际集团主办,北美科发集团承办,两天会议(第一天专业研讨、第二天公开演讲)都进行得很顺利,这当然要感谢组织方的付出,也要感谢温哥华企业界朋友们的鼎力相助。我作为受邀的演讲嘉宾之一,不能忘却朋友们的这份情谊。
当然,写这篇短文并非仅仅为了致谢,或者说,致谢并非止于以上说的这个层面。此次温哥华论坛毕竟请了一批有影响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其中有几位有相当的“异端”色彩,或干脆就是党国眼里的“敌对分子”,温哥华的老板们不怕“敏感”么?纽约也是个华人集中的城市,但纽约华人企业界似乎从未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过如此接触。道理很简单:毛时代中国的民营资本家曾被彻底整垮,如今“发财”虽不再是罪过,但面对权力心里仍不免战战兢兢,哪怕是到了海外。更何况中国驻外领事机构对侨界情况了如指掌,而哪个生意人又敢说和国内全无利益瓜葛?
在党国“崛起”、“大外宣”势头正劲之时,和这些“异议分子”接触,不是自找麻烦吗?然而,这正是我要为温哥华的华商朋友们竖起大拇指的原因。无论怎样,你们不但没有拒绝接触,而且为“自由派”们搭建了平台,让他们高声宣讲那些原汁原味的自由主义主张,和当地华侨进行了广泛互动。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沟通这件事上,温哥华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温哥华华商朋友们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
当然,也有些议论、怀疑,怀疑这个会“背后有鬼”,怀疑是党国“做的局”,“招安”这些自由派大佬儿。按照这个逻辑,温哥华的老板们就成了党国“招安”的工具。而若事实并非如此,温哥华华裔商界则要承担莫须有的“恶名”。总之两头不落好。看来我们的企业界朋友们有这个思想准备。吴国光、何清涟等与会学者已经具文驳斥过“做局”、“招安”之类的传言,这里不再重复。在我看来,那不过一些极端派朋友的革命幼稚病而已。在温哥华,我记得和李一平等人当面说了这个话。不用说会议的缘起其实很简单,不过“冯家军”策划的一次新探讨活动,就算党国真的重视此会,甚至搞了些动作,又有什么可怕的?中国民主转型的博弈正处於胶着状态,自由知识界与自由主义反对派正苦于没有机会开发那些可资争取的“灰色地带”。党国自身并非铁板一块,其中有要捍卫这个体制的,也有怀疑乃至要瓦解这个体制的。民间(包括海外侨界、商界)同样非铁板一块,心怀良知但又抱有恐惧的怕是大多数。如果说,党国当局出于一党垄断公权力之私念,要实施海外“统战”,排挤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抵消自由知识界的影响,那么自由知识界出于推进中国民主化之公心,则应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传播自由和宪政民主理念,勇敢地、巧妙地进行反向“统战”,哪怕为此短兵相接。这才是自由知识界和反对派应有的气度。就这次温哥华会议而言,中共驻当地的领事机构官员和当地华裔议员并未到场,而据说在以往的重要侨界活动中,他们从不缺席(见黄河边先生文《温哥华华裔议员回避“国际论坛”:怕什么》)。这倒是个小小的遗憾,也说明了谁拥有自信,谁缺乏自信。
回过头来,这样一番鉴别,恰恰是在温哥华企业界朋友们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方才做出的。为此,我们也要感谢温哥华的老板们!
(2015年5月19日,于新泽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