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朱令”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朱令”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阅收藏:神探李昌钰:侦破“冷案”并非无望


多年未破的“冷案”,是否还有希望追出真凶?
针对网友关注的这一问题,神探李昌钰博士昨晚通过越洋电话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在涉及毒物的陈年旧案侦破中,第一要追查的是毒物来源。在他上大学时,美国大学里对毒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管理,他当时在实验室中使用剧毒物均需签名。李昌钰说,可以调查有无哪位教授在实验中会用到这一剧毒,教授的学生中有谁能接触到,并与被害人有交集。
第二,可以根据血液中毒物的含量测定中毒的具体时间,看在中毒的那段时间谁和被害人在一起,李昌钰把这称之为“人工智慧”。他说“这种投毒案件,通常要跟她接近的人才有机会。”
第三,追查投毒的途径。可以在被害人的个人生活物品中寻找凶手的蛛丝马迹。
第四,调查谁会有投毒动机。“大学生中毒,就要看看有没有和人争风吃醋、有没有和谁有矛盾。”李昌钰说,如果嫌疑人没有电脑的话,还可以看看有没有日记等记录。
第五,可对嫌疑人测谎。李昌钰说,他在1985年回大陆时,“警察就在问我测谎的问题”。
李昌钰说,多年未破的案子,他们称为“冷案”。二十余年未破的案件要侦破的话,“非常困难”。但如果有警方当时调查的案卷、原始物证,“可能有机会。”
李昌钰说,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FBI等部门都会和他们合作,提供原始资料。如果是警方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案件,受害人家属或媒体也可向法官申请查看案卷。李昌钰说,最近他刚侦破了一起40多年前的“冷案”,正是在当年的原始证据中找到新物证。
有着“华裔神探”美誉的李昌钰博士,从事鉴识工作50多年,处理过8000多起案件,并曾参与调查“肯尼迪遇刺案”、“克林顿性丑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书舟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阅收藏:网易另一面 | 朱令案:人人皆可指证“凶手


【另一面】朱令案:人人皆可指证“凶手”
另一面专题:朱令案:人人皆可指证“凶手”
导语:自复旦大学投毒案后,1994年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再度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已被警方“解除嫌疑”多年并早已移民出国的 同宿舍女生孙维,仍被网友指认为疑凶。就事论事而言,公安机关因证据不足对嫌疑人解除强制措施,并不代表嫌疑人本身没有嫌疑,更不代表网友不能对此做出讨 论和指证。
1、“疑罪从无”仅适用于司法审判
从2005年开始,前嫌疑人孙维在天涯论坛发表《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以孙维的名义公开为自己辩解,激起众人的讨论日 前,当年曾帮助朱令求助于互联网使其最终得到确诊和救助的贝志诚(@一毛不拔大师)发微博表态:“100%相信她(孙维)是凶手。”有网友则称这是:“没 有确切证据全凭推论就十几年大肆污蔑别人”事实上,“疑罪从无”仅仅是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应遵从的原则,目的是使被告无需自证无罪。
无罪推定是司法审判过程中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一种保障。通常说来,定某人的罪,并剥夺其自由,是国家公权力对个人所能实施的最极端的行为。因此证明一 个人有罪的责任,完全在控方(即代表国家公权力的一方),被告方不需要证明自己无罪,而只需要证明控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有罪。
由此而言,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无辜,需要司法做出裁决;而犯罪嫌疑人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在刑事实体法上是无罪的。无罪推定实质上是一种法律上的假 定,而非事实上认定。从事实角度来讲,犯罪嫌疑人可能无罪也可能有罪。但在法律上,他们均被假定为“无罪”。同时,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根据已有事实和证 据,可以推测谁是作案人,并根据需要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2、公民拥有表达对他人怀疑的权利
在思想领域用无罪推定原则——没有推定的就不能质疑,一旦质疑了就是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这无疑是剥夺法院推定以前的思想言论自由,不符合反对法庭人为推定后并不赞成的那些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3、被质疑者同时有权对自己“名誉权”被侵犯诉诸法律
在朱令案中,有网友以“如果孙维不是凶手,你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反驳公众对于孙维的质疑。这不过是将自身的道德标准强加在他人的讨论之上。所 谓的“言语侵犯”“言语作恶”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在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言论标准也不同。因而对于公众个人而言,类似的讨论是否涉及到侵犯了“嫌疑人”的 名誉权,则应由被怀疑者自行选择是否诉诸于法律手段进行判断,并加以解决。
4、司法判定是否有罪仅与证据有关
就朱令案本身而言,尽管警方一直怀疑为朱令同舍和同班同学孙维是投毒真凶,同时说明有证据显明是嫌疑人利用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破坏了朱令宿舍 的物品,使得仍还有小于1%的硬件证据缺失。但从1995年5月7日以来的11年(2006年),此案最终没有进入法庭阶段,北京警方一直没有宣布侦破此 案,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的细节和原因。
但无论中国、美国,刑事、民事,审判都必须以证据为基础,但对证据的效力、取舍有不同原则,取舍就是辛普森案在民事和刑事上出现不同判决的原因。
由于在美国,刑事判决和民事判决是分开进行。因而,在辛普森随后的民事判决中,陪审团依据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不同的诉讼程序及证据证明力,在刑事诉 讼中判辛普森无罪,在民事诉讼中判辛普森承担3000多万美元的巨额赔偿。美国民众在对刑事判决惊讶的同时,却平静的接受了民事判决,随后的民意调查显 示,有64%的民众支持这一判决。
结语:尽管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和调查取证”皆是司法程序,与公众讨论无关;公众讨论在证据不明的情况下,更没法对案件的司法程序产生影响。但每一位公民都有质疑司法的权力。(出品:网易另一面,编辑:沈燕妮)
详细
via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2013年5月8日星期三

阅收藏:北京警方回应“朱令案” 称仍未获取直接证据

时隔近二十年,朱令令案再掀大波。详见:

北京警方迫于压力做出回应,称仍未获取直接证据。以下为腾讯网的报道。

北京警方回应“朱令案” 称仍未获取直接证据
图片来源于微博
中新网5月8日电 北京警方今日通过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微博发布消息,感谢社会各界对“朱令令案”关注。警方对这起案件未能侦破深感遗憾,对朱令令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家人承受的痛苦深表理解和同情。北京警方同时表示,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本科学生朱令令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1995年4月28日,被确定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北京公安局报案。公安局接报后迅速开展工作,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专案组根据朱令令日常活动情况,深入调查走访了130余名相关人员,并对北京市经营、使用铊盐的100余家单位开展工作。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精神,警方将有关工作情况向其家属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报请政府协调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予以生活补偿。
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公安机关和侦查人员对所有的刑事案件特别是严重侵害公民生命安全的案件,都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工作,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但也确有一些案件受侦办条件限制,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对此,也希望社会公众能够理性客观看待,尊重侦查工作规律,理解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办案。

2013年5月7日星期二

GR Starred: BBC | 朱令案白宫请愿激发中国网民热议



请愿网页
呼吁调查和驱逐孙维的请愿在标题出现错误,“调查(Investigate)”被误写为“投资(Invest)”


在美华人于白宫网站发起请愿要求美国当局调查及驱逐被怀疑导致朱令铊中毒的孙维,引起网络辩论。

朱令是原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曾是游泳健将和清华民乐团成员。她在1994年底和1995年初两次铊中毒,因医生确诊不及时导致智力、视力以及语言功能等严重受损。

与她同寝室的女生孙维曾被警方列为最大嫌疑人,但最终因缺乏确凿证据被警方释放。

朱令铊中毒案近日因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度引起公众关注后,有在美国的华人于白宫网站请愿专业发起请愿,指称孙维改换姓名及以婚姻欺诈手法进入美国,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并驱逐”她,以保护美国公民的安全。

虽然“朱令”、“孙维”以及“铊中毒”等关键词均已被列为敏感词,但有关请愿的消息仍然迅速在中国互联网引起强烈反响。

在微博上不少人呼吁关注朱令的人前往白宫网站联署请愿。截止星期一(5月6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凌晨4时10分,已有近8.4万人联署有关请愿。

上海网民“涵西英”评论:“昨天刷微博看到白宫发起了请愿活动。不做沉默的看客,只等凶手伏法的那天!”

北京网友“好亮一缕光”写道:“刚刚请愿完,第一次体会到国家公民可以表达自己意愿的感受。We can create a petitions and open a petitions.虽然是在美国白宫网上。还差一万七千多人,大家一起帮忙吧!”

有人质疑白宫请愿的意义,对此不少网民直言希望通过此次请愿向中国当局施加压力,重启朱令案的调查。

反对请愿的网友“梦遗唐朝”认为:“不了解朱ling案,所以也从没对此事发过言。但很同情这个被投毒的清秀女子,也对那些为其呐喊要求查清真相的支持者们很有好感,直到出现了白宫请愿,呵呵,我不知道发起者是谁,但我知道有些事情做过了,只会让人反感!”

但江苏南京网友“June寧”则对此坦言:“太可悲了!一个国家竟然沦落到要别国来为他的国名伸张正义?!虽然我知道请愿白宫真的很丢人,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种心态也正是致使政府无作为的原因之一!!!”

而由志愿者为缓解朱令家人经济困境发起的“帮助朱令基金会”则在微博指出:“关于白宫请愿,首先,这个请愿书相当草率,文化、基本事实谬误不少,诉求也不成立;其次,国外政治力量的介入恐怕只会阻碍朱令事件的解决。社会的进步,任重道远。真心希望帮助朱令的朋友,理性思考。再次,我们虽然不能代表朱令父母发表意见,但原朱令律师张捷曾提到过朱阿姨对于外媒的介入是有顾虑的,白宫请愿这个事情想必他们也不会赞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时政, 热门网文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请为我们投票:德国之声“最佳中文博客奖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s://kexueshangwang.info/chinese/2013/05/bbc-%e6%9c%b1%e4%bb%a4%e6%a1%88%e7%99%bd%e5%ae%ab%e8%af%b7%e6%84%bf%e6%bf%80%e5%8f%91%e4%b8%ad%e5%9b%bd%e7%bd%91%e6%b0%91%e7%83%ad%e8%ae%ae/?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gfwblog+%28GFW+Blog%EF%BC%88%E5%8A%9F%E5%A4%AB%E7%BD%91%E4%B8%8E%E7%BF%BB%E5%A2%99%EF%BC%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