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2014(23)‖2014-6-2~2014-6-8
左 为本周单字“棒”。本周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以“罅隙”为题,记录了本周二党建网热推源自亚洲新闻周刊主笔刘浩锋的针对电影《归来》批判檄文一事。据徐达内介绍,这篇扣帽子、打辊子、抡棒子的“批判檄文只是在内地互联网的小范围内流传,但是,经由党建网这个极具官方高层背景的平台转载推荐,引发民间舆论强烈关注”。
针对棒子檄文,评论家李多钰在题为“意识形态大棒何以打向温柔《归来》”的分析文字里写:“刘浩锋这一招显然是游戏高手的招数。问题是,帽子专家刘浩锋忘了,他所推崇的东方传统恰恰是最喜欢以偏概全的……连这么温柔的一部《归来》你都受不了,你都要抡大棒,中国的文艺复兴哪敢起航呐?”
“经友人提醒,才去读了读那篇批判《归来》的长文。笑喷!一部电影摧垮一个政权,这不就是文革的逻辑嘛,现在居然还有这种文字出现!只是奇怪,这刘浩锋如果是新梁效,那‘党建网’和‘人民系’对着干,难道又有啥背景?”四川大学教授易丹周五在微博里这样说。
而律师吕良彪则在周五的微博里提出“亚文革”概念。他在微博里写到:“‘亚文革’状态下的中国:刘浩锋周小平之类政治投机文章并不值一驳,我所忧虑者有二:其一,此类文章往往为体制内官员和相当部分民众所认同,可见多年洗脑流毒之深,普及常识启蒙之艰难;其二,党报党刊党网如此青睐一个自我吹嘘到几近无耻的‘妖孽’状态的刘某的荒唐文章,似也太过‘饥不择食’了!”
汉字“棒”为形声字,它的本字写作“棓”,“棒”本为“棓”的俗字。《说文-木部》里说,“棒”字的本义为“棍子”引申义有 用棍子打、健壮、好等。
—————————————————————————————————————————
★『用充满创意的隐蔽方式来展示秘密』
来自“壹心理”题为“他们是如何大胆暴露而又保护隐私的?”的博文。文章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守护话,认为“在每一次信息发布中,用充满创意的隐蔽方式来展示秘密,就是今天隐私繁盛的地方……我们一直把‘隐私’和‘公开’这两件事认为是冲突的,而事实就像扇子舞一样,他们是一个相互完善的系统,信息的公开并没有杀死隐私,相反,信息的公开依赖于人们更加注重隐私——相反亦然”……文前描述里,“扇子”之喻的引入之为关键——与艳舞舞者手中的扇子一样,隐私茂盛的因由之一即来源于这个欲休还说的不可遏制,它不能不暴,又不能全暴。
★『阿摩尼亚氧化菌』
来自中国新闻网周三报道。“据外媒报道,洗澡就是要清除体上污垢及病菌,保持洁净,但有人竟反其道而行。美国科学家维茨洛克12年来从不淋浴,反而从猪栏、鸡栏及牛棚的有机土壤收集阿摩尼亚氧化菌,制成化合物,洒在海绵擦身”……这则花边消息的关键词即“阿摩尼亚氧化菌”,而一位匿名网友眼贼,在留言他说:“Ammonia就是氨了,还阿摩尼亚”……是啊,不译成“氨氧化细菌”而写作“阿摩尼亚氧化菌”是因为疏忽?还是因为刻意高大上?
★『何必在乎多一个名词的倒下』
来自共识网本周推荐,语出评论者东岭题为“毁词何虑‘女同学’”一文。针对评论者西坡君对“女同学”或已成为又一个被“毁掉”的熟词,东岭不以为然:“汉语的政治与俚俗世界,词语的堕落早就是家常便饭。”而所谓“毁词”,是指那些被衍生出无穷负面义、比喻义、借代义之词……文末,东岭写:“汉语之美,美在以诗化替淡化,以雅化替俗化,以委婉替直白。汉语之丑,丑在以美化掩丑化。只要有丑恶存在的地方,一定会有人用正常高雅的称谓来掩饰丑恶无耻的本质。”
★『…
via 中国数字时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