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GR Starred: 纽约时报 | 为什么《悲惨世界》在中国水土不服?


电影


吴航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3年03月22日


1996年6月,香港的悼念者们在街头合唱了歌剧《悲惨世界》中的唱段《你是否听见人们歌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以纪念“天安门事件”。2013年2月,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进入中国大陆院线公映,正逢这部电影刚刚获得第85届奥斯卡三项奖项,电影期待在中国获得情感和商业上的“共鸣”。


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于1862年的《悲惨世界》讲述了一个有关压迫、解放和救赎的故事。在小说序言里雨果写道:“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Universal Pictures


休·杰克曼在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剧照。




按图放大

Universal Pictures


安妮·海瑟薇在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中饰演芳汀。




按图放大

Laurie Sparham/Universal Pictures


休·杰克曼、阿曼达·塞弗里德和导演汤姆·霍珀的片场照。




根据小说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自1980年在法国巴黎首次公演后,立时风靡。1985年英文版在伦敦首演,之后被翻译成21种语言,在43个国家上演,获得近百项大奖(包括托尼奖和格莱美奖),观众逾6千万。1995年,在庆祝该剧英文版上演十周年纪念演出中,17个不同国家版本的冉阿让扮演者依次在各自国家国旗的指引下上台,每人依次用本国语言又演绎了其中的唱段《你可曾听见人们歌唱》。


然而,2013年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大陆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收获了约四亿美元的票房,香港一地就高达500万美元。 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统计数据,截止3月19日,《悲惨世界》的票房是5700万人民币。同期上映的《西游降魔篇》——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执导的喜剧片,在中国大陆的票房已经突破十亿人民币。《悲惨世界》的票房只有《西游降魔篇》的二十分之一。


中国曾是一个举国同看音乐剧的国度——从1967年《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样板”一词,到1975年“样板戏”被禁演,整整十年,中国人看到的是相同的几部由西洋歌舞剧与京剧相结合的“革命样板戏”(以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为代表)。样板戏的流行由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第1副组长”的江青通过行政命令在全国推行。2013年,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并没有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它遭遇的是更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娱乐化”与“消费主义”。


古典音乐独立乐评人许渌洋说:“《悲惨世界》这个音乐剧,是和当前国内大的文化消费娱乐化的调性有点不太对得上。现在大家都喜欢看嘻嘻哈哈的东西。”


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成为电影被普遍接受的第一重阻隔。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艺苗说:“很多人没法接受演着演着就唱起来这种形式,音乐剧毕竟是个西方的东西,很爵士化,中国人对音乐剧一直是有隔阂的,大陆地区没有音乐剧的土壤。”


在谈及“音乐剧电影”时,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如果·爱》(2005)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并不陌生的名字,这部电影取得了3000万票房。新华网在一篇名为《渐入佳境,最佳口碑创不俗票房》的报道中写:“(《悲惨世界》)轻松超越《如果·爱》总票房,刷新了内地歌舞音乐剧电影的票房纪录”。然而这一次记录的刷新花费了八年的时间,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音乐剧电影的稀缺。“音乐剧在中国一直没发展,多年以来都有人试图引进,包括春晚,有时候会出现一段所谓的音乐剧,蔡琴也在全国巡回演出她的音乐剧,但是票房都不是非常好。”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郑国庆说。


2005年9月,台湾歌手蔡琴作为颇有号召力的制作人兼主演,大型歌舞剧《跑路救天使》原定在上海演出三场,因观众反应不理想,缩水为一场。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投资6000万元的原创音乐剧《蝶》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主创团队包括了音乐人三宝,剧作家关山,还聘请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导演、编辑、灯光等人员。然而最终票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人民币,净亏损4000万元。


乐评人许渌洋说:“对于音乐剧的形式,如果它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城市爱情剧的那种音乐剧,也许在中国票房会高一点。雨果的名字,《悲惨世界》这个名著对于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2002年6月,音乐剧《悲惨世界》曾登陆上海大剧院,这出久负盛名长达20年的音乐剧首次出现在中国。根据上海大剧院总经理钱世锦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回忆,当时“演出持续了3周共21场,场场爆满,最后一场演出时连过道上都坐满了观众”。当时的票房总收入约1200万元人民币,是当时上海演出市场的票房收入最高纪录。这揭开了中国引进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序幕。以上海大剧院为例,陆续引进了《巴黎圣母院》、《猫》、《剧院魅影》和《狮子王》等。


然而最受欢迎的仍旧是题材更轻松,更娱乐化的音乐剧。2011年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Mamma Mia!)——一部家庭轻喜剧,便是其中翘楚。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截至2013年2月,它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3亿元人民币。许渌洋认为:“其实这又牵涉出受众的观影心理,《妈妈咪呀》的诞生是基于911之后,美国老百姓也需要一个比较开心比较正面的娱乐。这样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就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假使《悲惨世界》在中国的另一个时代上映,会获得更多共鸣吗?“精英文化曾经摒除掉我们压抑的部分,19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其实在中国文化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悲惨世界》要是放在那个时候演,票房会很好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郑国庆说。


他言及的“那个时代”指的是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同时也是音乐剧《悲惨世界》最为风靡和深入人心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与《悲惨世界》失之交臂。


2011年,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在接受香港《号外》杂志采访时分析:“中国的政治舆论,1980年代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化大革命重演,1990年以后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天安门事件重演。所以政府有意无意地使这个社会去政治化。”此后娱乐化和消费主义成为“蒙蔽”文化生活的话语和方式。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悲惨世界》?正如雨果所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这个有关压迫、解放和救赎的故事便不是无益的。小说家任晓雯在题为《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文章中写道:“《悲惨世界》是大时代的史诗,更是冉阿让个人心灵的史诗……。相比改变制度,改变灵魂是一项更艰难、也更根本的工作。愿更多中国人喜爱《悲惨世界》。”




吴航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实习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转载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s://kexueshangwang.info/chinese/2013/03/%e7%ba%bd%e7%ba%a6%e6%97%b6%e6%8a%a5-%e4%b8%ba%e4%bb%80%e4%b9%88%e3%80%8a%e6%82%b2%e6%83%a8%e4%b8%96%e7%95%8c%e3%80%8b%e5%9c%a8%e4%b8%ad%e5%9b%bd%e6%b0%b4%e5%9c%9f%e4%b8%8d%e6%9c%8d/?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gfwblog+%28GFW+Blog%EF%BC%88%E5%8A%9F%E5%A4%AB%E7%BD%91%E4%B8%8E%E7%BF%BB%E5%A2%99%EF%BC%89%2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