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阅收藏:香港獨立媒體 | 反對委鄭國漢任校長 守護嶺南

2013-06-17 16.15.09


(獨媒特約報導)嶺南大學到了重要的時刻!嶺南大學校董會在星期一(6月17日)決定委任曾替特首梁振英助選的鄭國漢為該校校長,此舉引起嶺大及學界憤怒。從星期一的中午十二時的諮詢會到晚上七時多的記者會,都在校園看得見嶺大師生和校友的身影。他們為了這所校園,「老鬼」也特地請假回來,有學生是第一次參與抗議的行動,而且還有其他院校學生的身影。但不約而同地,他們都一致把矛頭指向這個缺乏學生參與且不公平的校長遴選制度,而這亦是他們出現在嶺大的原因。


這是嶺南持份者的事

嶺大「老鬼」徐先生特地向公司請假,前來出席這個活動。經過諮詢會後,他認為新任校長對於大學理念並無多大的認識,現為科大商學院院長的鄭國漢只著重於如何營運大學這方面。但問題主要並不在校長身上,而是在於整個遴選過程中的不透明。作為曾是學生會中央莊員的徐先生強調,在這件事上,老鬼的參與是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夠傳承以往維護校政民主的經驗;而校友亦不能對遴選新校長這等重要事情置身事外。


???


嶺南大學編輯委員會的總編輯張文禮比喻校長遴選事件為特首翻版,因為都是由於小圈子的選舉而造就不公平的制度,從而令持份者的聲音完全被埋沒。對於「梁粉」鄭國漢在諮詢會的表現,張則認為這只是包裝,並且對他有保留︰「好像在面試時候,我也會包裝得自己很好,但問題卻是這個校長到底是否能夠不因為UGC的壓力來保障學術自由,並且可以在地解決現存的問題」。身為總編的他,在這次學生抗議行動中主要是負責文宣方面的事宜,在往後的行動中,編委會也會負責文字上的工作,繼續跟進事件。


而同是編委會成員的文琪,表示這是她第一次親身參與抗議行動。她本來只是抱著充場面的心態,從前幾天才開始認真細讀有關校長遴選的事情,明白到這是跟自己非常切身的事;心態亦就此改變。「鄭國漢的政治立場一定會影響一所大學的管治,對於他剛才在諮詢會的表現,很失望!他根本就沒有做準備功夫,對於博雅教育的理解又片面。他給人的感覺上只是照稿讀而已。」從前的她會疑問為何學生會事事投訴,但這次事件後令她會繼續不平則鳴。


???-2


我們都是一體的

除了嶺南師生以外,到場支持或聲援的還有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整個制度底下,學生沒有參與權,挑選校長只落在少數人的手中;就此決定了一所大學的命運及去向。


中文大學學生阿健聯同幾個同學一起到來,被問及為何會山長水遠前來這所虎地大學。他直指這種不民主的校長遴選根本就不只是嶺南獨有,而是整個大專學界小圈子所存有的問題,他更以中大選校長為例︰「不民主的選舉,就選出了劉遵義這種校長,把大學變成一個商營機構來運作,使得中大遭受傷害。現在沈祖堯比較好,但誰又能夠保證下一個再選出來的校長是如何?」小圈子選舉的禍害,從劉遵義任期內所引起的風波中可窺看一二。阿健又希望嶺南的同學不要那麼冷感,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影響著彼此,從而走出來抗爭。


而就讀城大的張顃燊,是聯校編輯委員會的成員。他關注校長遴選事宜,是因為早前城大的一場「續任風波」。校董會在違反議事規程的情況下進行城大校長郭位是否續任的表決,更因一名教職員意圖就此舉提出司法覆核而遭到阻撓,引發一場風波。從「續任風波」中可以看到校董會權力的過大,而校長遴選的問題癥結,亦正正在於校董會身上。歸根究底還是制度的問題,城大選了一個以找「R Funding」為目標的郭位作校長,而高層從沒有切身地去問,到底學生需要的是甚麼?大學校長對於大學的認知又有幾多?


對於陳智思說遴選校長並不存在政治審查,張就反駁指這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怎可能沒有政治審查?難道我們可以容許一個支持法西斯的人擔任校長嗎?一個校長的政治取向,其實正會影響著他如何塑造一所大學。」


971084_543703262333383_219117654_n


博雅教育是甚麼?

一間以博雅教育著稱的大學學府,卻因著教育的商品化而逐漸淪落為學店。真正的博雅教育,帶給同學的遠遠不止是學識及就業前景。前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曾說過「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導學生「學識廣博,生活高雅」。而一場校長委任的風波,引發起同學間對於校長遴選制度及過程的思考,明瞭其中的不公平和小圈子;從而組織各樣的抗議行動,他們是真正的嶺南學生。而嶺大學生會會長葉泳琳亦早已表明,假若當局堅持任命鄭國漢,將不排除在九月發起罷課。


編輯:麥馬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Harmonious Society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via 中国数字时代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