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新浪微博上,“朱令”经历了一个从禁制到脱敏的过程。
应该是在5月3日前后,这个19年前铊中毒的清华女生成为敏感词设定对象,网页记录表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朱令’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和以往历次一样,管制又一次反激了围观者对幕后黑手的推测,人们普遍认定,一定是朱令的大学同学孙维——那位曾被警方调查的嫌疑人——再次动用其高官家庭背景申请到了管制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提升了好奇心的微博用户发明了“令朱”、“朱玲”作为替代的搜索关键词,连同据称是孙维现用名的“孙释颜”,一并顶上此后那几天的搜索排行榜首。
而且,这些微博用户发现,在百度等其它一些搜索渠道中,“朱令”并未成为敏感词,于是,作为运营方的新浪背上了“软弱”、“为虎作伥”的不尽骂名。
前天下午,@凤凰网以通报@微博搜索的方式通告天下,“‘朱令’不再是敏感词,可以任意搜索了。当然,‘令朱’也不再敏感了”。@作业本跟进:“朱令可以在微博搜索了。小秘书你是不是该向那些因此被你禁言、删帖的人说声对不起?或者作出对下列问题做出解释:是谁操控微博删除有关朱令的所有内容?是谁命令屏蔽有关朱令所有微博搜索?是谁决定直接对谈论朱令的人进行惩罚禁言?”
小秘书真是一肚子委屈。其实,早在“朱令”尚是敏感词阶段,@新浪安全就曾经展示过自己也被删帖的截图,以示此地虽名为新浪所有,其实最终做主的另有他人,现在,这个微博账号更是泪流满面:“@微博小秘书@微博客服 @微博搜索,还有哥,都郁闷的想死。背锅都快背成驼背了……”
能够允许代表新浪的官方微博账号如此公开地抱怨“背黑锅”,能够说明管制力量的确已经全面撤退,且无心恋战。@财经网就此感叹:“是谁操控微博删除有关朱令一案内容与搜索屏蔽?这样做非但无助于对此案的议论与质疑,反使网民与舆论更加怀疑背后必有问题、隐情。早已有无数事实说明,这种蛮霸的捂盖子方式只能使事情走向反面,为什么有人就对此方式乐此不疲呢?”;@王冉亦有点评:“风向是如何转的,我们无从知道。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屏蔽关于‘朱令’的搜索触碰到了这个社会良知的底线。希望因为屏蔽和封杀而引火烧身、适得其反的案例越来越多,期待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的漫漫长路可以从这里陡然提速。”
这个傍晚,新浪微博搜索官方账号也终于可以说一句话了,附上一个抠鼻屎的表情:“看来新华网的呼吁有效”。
被作为证据呈现的,就是被@央视新闻转发的《舆论呼吁及时澄清“朱令案”传闻》,源自新华网当天早晨的发布。文章以“舆论认为”的名义,向警方连发七问,要求澄清回应特别是“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的公众质疑,强调“只有真相还给公众,司法公信才能建立”。
虽然这篇新华网檄文的链接昨起也陆续失效,但至少在前天一整个白天,都被各大门户像尚方宝剑一样供奉在首页,并就此牵连出一大串本已深埋的朱令案回顾。
江苏卫视的孟非做过时事新闻主播,所以更有风向嗅觉,他昨天一早便微博留言:“央视、央广和新华社都对朱令案进行了报道,这或许是一丝希望。更令人欣慰的是国人对此案的高度关注,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了孟德斯鸠说过的一个真理: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中国梦必须始于公平正义的实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转载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via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