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环球时报》刊发文章《自由派应为社会团结有所建树》。
献礼十八大,这个故事对媒体而言,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趁热打铁、奋起直追,各路媒体必然要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奇斗妍。2012年11月17日,浙江的《今日早报》头版刊登摆拍照片,它的标题就是——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这也得多亏默默无闻地网友细心,通过把照片放大,甚至还把照片里的各种报纸之不同版面内容都做了清晰的呈现,让这桩摆拍事件必须得出来道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新闻中心的道歉声明里说的是——当班的编辑潘海松有不可推卸责任,扣发当月奖金,而拍照者停权6个月。
地方媒体自然是得深抓十八大精神在基层的实践,但中央媒体则是需要继续干吹风职责。姑且不论胡锡进、王文这些《环球时报》精英,让人是欢喜或是忧愁?但《环球时报》的社论经常会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这篇文章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它并未定义什么是中国的自由派,也没有在自由派的对立层面设置其它的门派,例如民间相传的——五毛党、保皇派之类的,都不曾提及。对自由派的历史追溯,用语简洁,也含蓄地表明,虽然中国社会形成今天的多元化局面,自由派也只是有贡献。而这话的背面是——依然是在中共政治的维稳保障之下,如若现今还是战火连天,自由派连人身自由都无从保障的时候,还谈什么多元化格局呢?
但为什么一定要针对自由派?因为自由派的出现不是出于国家自上而下的主动设计,是自发、逐渐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在舆论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更有一些追随者。这些元素构成了其特定的价值,《环球时报》着重强调了自由派过去的不足——“从以往的情况看,自由派对呼吁改革很热心,对促进社会团结,他们的兴趣往往不大。”过去的不足,正是以后可以长足发展的空间——不要让自己偏执的走向毁灭之路,如同不可机械反复地老是干着批判、批判还是批判的事情,得维护社会团结,分担官方的忧苦。
现状是改革步入深水区,难度增大,维护社会团结的挑战越来越多。这意思改革难以深入透彻地前行,但这主要是官方的意愿模糊,与自由派无干的。十八大最正统的声音是既不走老路,跟不走邪路,还得摸石头过河,前脚在河里试水深水浅,等到觉得没有危险并踩踏实之后,平稳过渡。维护社会团结的挑战,就是维稳,群体事件是一件接一件,各种忧心不已的事件随时会突破官方控制的防线,蔓延之势恰如毛泽东主席之语星星之火。
从这个思想内核去打量《环球时报》的这一番言语,更像是对那些微博超级V们说的,只有他们关注、转发、每日一呼吁,才让官方头疼紧张。这个故事真是超级有内涵,另一端是官方一直在强调地我们应该打捞异议,而当自身真的快要裸泳的时候,越来越害怕被人观赏。
这绝非是一般的担心,翻墙的软件,虽然我个人没用,但是还是有消息传入我的视野,温总理也被外媒引爆了其丑闻,这种负面消息对官方而言,是极具破坏力和灾难性的,除了像过去对待谣言似的封杀别无办法。但互联网这个巨大的神器,总有漏网的鱼儿四处通风报信,为了社会稳定团结,为了改革深入,为了更多人的福利,似乎对自由派说出这样看似邀请,实际上央求不是央求、告饶不是告饶的软文实非易事。
因此,这篇文章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总会出现的——有学者认为,中国自由派总体上继承了西方冷战时期将世界分为“自由”与“非自由”的两分法。对某些阅读者来说,这应该意味着今天的中国自由派还有许多是相当落后的,尤其是他们的思想工具居然是冷战时期的两分法。但是不能联想,马列主义的时间更悠久,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是照样兴旺的很吗?回答的声音里必然还有一种指责:我们还创新过啊。
这种回答,既回避了自身——对西方理论的过于臣服,又将自由派推向了——看不到中国崛起正在挑战着以西方经验和价值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但真正的高潮并非在这儿就被戳破,而是它强调自由派兼听,还得让官方与各界都退却一步。
但显然,官方未必真会把《环球时报》当成智囊意见采纳,而它就可以把更多的意思甩给自由派,比如自由派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平衡又有建设性的意见,对社会表达善意、对官方表达温柔。
点醒自由派的还有一个要点:不要试图让中国的自由派力量成为西方的反对党。但是这个意思也没有深入下去,其实不用说,我也能理解,在中国所有的社会团体都必须在党的政策下才能合法注册。更为重要的是,只要党和政府觉得你不合法了,也可以依法取缔。
文章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味。《环球时报》的笔杆子,写这样的文章也可能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但它的主要目的还是明确的,只是这里面可能有一种本身就不自由的意味,也可以理解这是《环球时报》的一种自我标榜。而《环球时报》的编辑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就如同《浙江日报》的《今日早报》,原来的意思也非常明显,向十八大献歌一次,但有时候拍马屁拍不到点子上,又被人指破,这日子就难。更何况每一次真正受过的人,还是媒体从业人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非常愿意谅解《环球时报》,也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独园居士 (2012年11月20日0:59)
备注:
《环球时报:自由派应为社会团结有所建树》
http://news.qq.com/a/20121119/000230.htm
十八大为促进中国社会团结和加快改革都带来新的动力和资源,然而接下来中国能否再有出色表现,不仅取决于中共的领导,也取决于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其中自由派如何作为同样很有意义。
中国社会形成今天的多元化局面,自由派是有贡献的。自由派的出现不是出于国家自上而下的主动设计,而是自发、逐渐形成的。迄今国家政策对自由派的态度有些模糊,但对自由派的环境宽容不断积累,其在舆论中有了一定话语权,也有了一些追随者。
只要中国的多元化持续下去,自由派就有用武之地,就能够成为推动国家前进的合力之一。中国这样较成气候的自由派是越南等改革国家所不具有的,他们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特色。
时至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不仅改革的难度增大,维护社会团结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而且两者经常是深度相关的:当社会团结的风险增大时,改革的决心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帮助社会团结,就是为改革增加动力。
然而从以往的情况看,自由派对呼吁改革很热心,对促进社会团结,他们的兴趣往往不大。一些人认为,他们的唯一使命就是批判,越不妥协的批判就越是正义的,而维护社会团结是官方的事,或者其他人的事,他们没有这个义务。
当自由派极其弱小的时候,与自由派已经有了一定力量的时候这样做,其政治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多元化已经事实上形成并在继续发展,传统凝聚力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有欠缺,凝聚多元社会的力量也必须是多元的,它们必须找到共识的底线,自由派应主动就此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学者认为,中国自由派总体上继承了西方冷战时期将世界分为“自由”与“非自由”的两分法,对中国这些年的实质进步和世界的时代变迁都观察不够,其理论研究几乎没有进展,更热衷“政治博弈”。其对西方理论过于臣服,看不到中国崛起正在挑战着以西方经验和价值为基础的理论体系,需要一个全新的总结过程。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建议自由派人士兼听。
中国全社会都缺少在多元化时代凝聚团结的经验,官方缺,各界都缺。由于政治稳定是国家所有改革和发展赖以进行的基础,官方对自由派扩大话语权有顾忌,采取了一定限制政策。但这种限制总体看不断变得温和。
或许自由派也需“摸着石头过河”。自由主义是制衡社会保守化的必要力量,在实践中也是构成社会批判的重要源头,但每一个社会都必须达成自由与治理的平衡。希望自由派对这个平衡表现出更多建设性,这应被看成对他们的善意期待。
中国大的国家道路已定,经过30多年的验证而广受支持。自由派如果继续把力气主要放在道路之争上,不具有现实意义。自由派应为国家走好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之路发挥独特作用,扩大并巩固社会的多元,并对解决转型时期的团结难题发挥理论和实践的建树。
中国的独特性已经很明显,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中国自由派的地位和作用决不可能是西方“反对党”的翻版,它一定也是独特的。这是中国大势中的一个单元,主动应势而为,应被看成对时代的响应。
当中国人普遍对未来10年充满期待的时候,自由派也应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官方有必要为此创造条件,增加舆论的包容度,创造沟通的更多平台和机会。团结是中国未来10年的成功之本,没有绝对的团结,但有多元化下的共识和凝聚力。尽量拉高社会凝聚力,对这个改革中的庞大国家永远都至关重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本日推荐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GFW Blog(功夫网与翻墙)" via 数字时代 in Google Reader https://mycdtweb.info/chinese/2012/11/%e4%b8%80%e4%ba%94%e4%b8%80%e5%8d%81-%e3%80%8e%e6%96%b0%e9%97%bb%e6%9c%ad%e8%ae%b0%e3%80%8f%e5%8f%88%e8%a2%ab%e3%80%8a%e7%8e%af%e7%90%83%e6%97%b6%e6%8a%a5%e3%80%8b%e8%b0%83%e6%88%8f%e4%ba%8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gfwblog+%28GFW+Blog%EF%BC%88%E5%8A%9F%E5%A4%AB%E7%BD%91%E4%B8%8E%E7%BF%BB%E5%A2%99%EF%BC%89%2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