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阅收藏:颠倒的黑白 | “相关单位”是谁?公安部门别急着自我表扬

via 中国数字时代

来源:微信公号 颠倒的黑白(leig-747)

screen-shot-2016-12-17-at-%e4%b8%8b%e5%8d%884-05-36

今天下午,公安部发布消息,称前几天由南方都市报报道的“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案”告破。公安部官网称,此案是由“相关单位内部人员”与社会人员相互勾结所为,3名涉案人员已抓捕归案。

然后就开始自我表扬:“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侦破此类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00余人,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0余亿条。其中,抓获涉及40余个行业和部门的内部人员390余人、黑客近百人。”随后又介绍今年破获的十大案例,成绩真是喜人哈。

但是,这“相关单位”到底是谁?是一家单位还是几家单位?这些人是如何内外勾结买卖公民隐私信息的?对这些公众关心的关键信息,公安部语焉不详,只用了二十来字就一笔带过,却花了上千字的篇幅自我表扬。

成绩真是如此喜人么?为什么大多数公众没一点安全感?

你买了车,就会有不少保险公司打电话过来劝你买车险;你买了房,就会有无数中介打电话过来问你想不想出手、或要不要放租;你有个孩子上小学,就会有各种培训班的信息发到你手机上;你的孩子要考大学,各种自费野鸡学校的招生信息就会送进你的手机和邮箱。这些还算“客气”的。

今年8月,山东女孩徐玉玉被骗近万元后猝死的新闻震动全国,类似的案件在一个月内全国就发生好几起。银行卡在自己兜里都能莫名其妙被人盗刷几十万。因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巨大损失的各种案件,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多少人因此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因为骗子太多,公安根本抓不过来。

徐玉玉为什么会猝死?因为家里穷,被骗后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给她的回答是“这样的案件太多,追回希望不大”。我知道民警说的是实话,但这句实话却让徐玉玉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从派出所出来没多久,她就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现在,你在任何机构登记个人信息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银行、商场、学校、保险公司、电信部门、水电气公司、房地产中介、4S店、快递公司……甚至公检法系统,你所登记的个人隐私都可能泄露。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善,内鬼横行;有的是因为技术落后,黑客如入无人之境。这些隐私信息泄露之后,受害者轻则屡受骚扰、不胜其烦,重则损金折财、家破人亡。

中国公众的隐私信息安全现状是如此的不堪,公安部门破个案,连“相关单位”的名都点不出来,为“尊者”讳么?这个“尊者”是国有巨头么?你怎么还好意思自我表扬?

五天前刷屏的南方都市报“700元买到同事11项记录,包括开房及同住人信息”的报道说,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还有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他们也都能查到,而且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这些公司已经不是经营一天两天了,南方都市报暗访了这家公司,公安部门很重视,五天就破获了。但这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公司全国有多少?他们都从哪些渠道获得公众隐私信息?南方都市报的调查还发现,此类案件还有公开营业的第三方平台参与其中,那有多少“正经”公司卷入这个黑色产业链?应该怎样从源头上治理这些灰色地带?这些既涉及宏观管理、也需要各部门协调整治的关键问题怎么解决,都没弄出个子丑寅卯,就开始自我表扬,太早了吧?

事情还没做,或刚开始做,先自我表扬,这是中国政治生态中由“政绩工程”引发的一种怪象,已经变成许多中国官员的一种心理惯性。

我知道公安部门很努力,也做了许多事,成绩不能抹杀。但真实的现状是,中国公众的信息安全离确有保障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你这样自我表扬,让天天深受信息泄露之苦的公众情何以堪?

把事情做到位,让真正受益的公众发自内心地表扬你,岂不更好?


© 审查你妹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