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阅收藏:凤凰号 | 手机实名制,个人隐私泄漏的最大出口

via 中国数字时代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埂上插秧/文 】

央视记者经过测试证实,只需要提供一个手机,就能通过信息贩子,把手机号拥有者几乎所有信息查个底朝天。

这其中,身份证号、户籍、房车存款、网购收货地址一一俱全。更甚者,只要你肯花钱,还有手机拥有者的通话清单、打车记录、实时定位……凡是你能想到的个人信息,都在信息贩子的业务清单上。

▲据央视记者测试,只需要提供手机号,就能查到手机号主几乎所有信息

初看这一消息,正在看一则呼吁官员财产公开新闻的我立刻关了页面。我觉得:今后,呼吁财产公开完全可以改为呼吁手机号公开得了。

但不管如何,这则新闻还是会让人感觉头皮发麻,仿佛自己无时无刻正裸奔,毫无隐私可言。这不是个案。这几年,你看过多少隐私被泄露的新闻了?

我凭记忆就能列出这些:王宝强事件后,马蓉和宋喆等人的飞行记录就被人曝出了;南都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开房手机定位等11项;身份证在身上,却被人办了信用卡透支,市民突然被银行追讨欠款……

新闻的最后,央视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的隐私信息被谁泄露?这是一个“正确但废话”的问题。

信息泄露者究竟是谁?其实很容易回答。

▲2011年,西安破获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如果你登录集中了全国法院判决书的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关键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在结果中随便点开几条,就能确认其中最大的泄露方——内鬼。

如2014年上海黄浦区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例,内容就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员工刘某从单位电脑中非法下载客户信息,然后以几万元的价格打包卖出。

同样因此在判决书中榜上有名,还有电信运营商、酒店员工、航空公司员工、教育局公务员……数不胜数。

第二类泄露方,就是黑客。黑客主要依靠攻击政府、企业网站数据库获得,如就发生过高考招生系统被黑客窃取的事件,导致考生信息全部被泄露。

黑客折射的则是,在政府部门花了大预算之后所搭建的平台的不堪一击。“内鬼”的魅影,则反射出的是行业针对公民管理与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

不管是公安、银行、电信,还是航空、铁路等机构,对外涉及公民隐私信息查询是相当严格的,但是对内的管理与约束却相对松软。这些机构从不承担信息安全法律责任。

▲多地执行“手机不实名停机令”

从国家安全和方便管理的考量出发,这些年,我们正在越来越快地交出自己的隐私。

银行账户、买房、买车、入学、就业……哪一项不是需要你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坐飞机、货车、住酒店……哪一项不是需要身份证。如今,在手机卡严格实名制之后,快递也步上了这一后尘。

我相信,很快,信息贩子手中的项目会多出一项——提供包括收件人、寄件人地址、电话在内的寄快递信息。

试想一下,如果手机不是实名制,还能查询到你的信息吗?

手机实名制实行当初,是为了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但现在的结果是,电信诈骗似乎没有被遏制住,而手机实名制却成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便利工具,真是颇有些讽刺。

▲手机实名制后,公民个人信息被捆绑在了一起

相关部门和机构大肆收集公民信息,却忽略了一项重要原则:不能保护信息,就没有资格收集。不能保护公民隐私的大数据,就像一颗炸弹。

不法分子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随意拿来轰炸使用。如果我们以最坏的恶意进行揣测,就会发现有比电信诈骗更可怕的事情早已成为可能。

你随时把我出行记录泄露出去,我凭什么要实名乘车?

悲伤的是,媒体一遍又一遍地揭露信息泄露的恐怖现状,没有换来真正的改变,换来的而是公众忍耐能力的提高——反正要泄露大家都一样。

公民的隐私就是生存的安全感。防止隐私被泄露,目前来看,别无他法。如果小区物业说,给大家在卧室里装个摄像头来防盗,我们保证不看。你要装吗?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 审查你妹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没有评论: